造紙膠輥是用于造紙機各部中的一種大型厚壁膠輥。根據不同功用可分為壓榨膠輥和由壓榨膠輥帶動的各種附屬膠輥。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關于造紙膠輥的材料制備及成型工序吧。
一、膠料的制備
對于造紙膠輥來說,混煉膠是十分關鍵的環節。膠輥用的膠料有10多種,從天然橡膠、合成橡膠到特殊材料,橡膠含量25%~85%,硬度0~90度,跨度很大。因此,如何將這些化合物混合均勻就成了一個大問題。傳統的方法是用開煉機混合加工成各種母料的形式。近年來,企業更多地轉向嚙合式密煉機,通過分段混煉來制備橡膠材料。
膠料混合均勻后,應通過橡膠過濾器過濾,以消除膠料中的雜質。然后,使用壓延機、擠出機和層壓機來制造用于造紙膠輥成型的無氣泡和雜質的薄膜或膠帶。成型前,這些薄膜和膠條應經過嚴格的外觀檢查,以限制停放時間,保持表面新鮮,防止粘連和擠壓變形。由于大部分膠輥都是非模壓制品,一旦表面的橡膠中有雜質和氣泡,硫化后打磨表面時可能會出現砂眼,導致整個膠輥過度修復甚至報廢。
二、膠輥成型工藝
造紙膠輥成型主要是在金屬芯上粘貼包覆橡膠,包括包覆法、擠出法、成型法、注射法和注射法。目前國內主要采用機械或手工粘貼成型,國外大部分國家已經實現了機械自動化。大中型膠輥基本都是靠仿形擠出生產,擠出膜連續貼合成型或擠出膠條連續纏繞成型。同時,在成型過程中,規格尺寸和外觀形狀由微電腦自動控制,有些還可以通過擠出機的直角和異形擠出成型。
上述成型方法不僅可以降低勞動強度,還可以消除可能出現的氣泡。為了防止造紙膠輥在硫化過程中的變形和氣泡、海綿的產生,特別是對于纏繞法成型的膠輥,應在外側采用柔性壓制的方法。通常在膠輥的外表面包裹幾層棉布或尼龍布,然后用鋼絲或纖維繩固定加壓。雖然這個過程已經機械化了很長時間,但是硫化后形成了一個“盲腸”過程,使得制造過程變得復雜。而且繃帶布和纏繞繩的使用有限,消耗大,造成浪費。